唸小學時,從健康教育科裡學過視覺的概念,得知人類的眼球是有盲點。近來,在工作上接觸到電影資料,又得悉人類聽覺的盲點;即聲音頻率在一千赫茲時,人是不能分辨聲音的源頭是來自哪一個方向。近日,有緣拜讀過《韋言仁語》的撰文『世上沒有免費午餐』 ,從而領略到人類思維的盲點。
人類思維的盲點,乃來自於對自身利益的分別、計較與執著。所謂的犧牲,很可能是布施者只需付出九牛一毛,但對受施的人來說,很可能已經是恩重如山。我們可能在大宴親朋的時候,會揮金如土;但當對著籌款義士時,可能會一毛不拔。要算是付出(九牛)一毛,也可能有切膚之痛。
如果某制度支持者的利益,或許只是九牛一毛的話,卻又可以幫助到賤民階級,這是可以承擔得起的犧牲 [1],何必計較?濫用社會資源當然另作別論,暫且不在本文討論。
盲點的出現,在於包容不了『不包容』。以科學的角度看宗教,永遠都充滿矛盾,皆因前者不容許矛盾存在。以宗教角度看萬物,當我們能對所有信念有某程度的包容,排他性、矛盾、盲點的數目,便會減少。
大同的世界,其底線是在排他性之下(即排他性沒有超越可以接受的底線),當你維護他人的利益時,已經成就了自身的利益,誰付鈔的事,只會變成視覺清晰的焦點,而非視覺不清的盲點。
註 1:有關“承擔得起”與“承擔不起”的概念,詳見拙作痛與苦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