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6月 08, 2016

天才與天份

記得中學會考的年代,讀過王安石的《才論》;近日,讀過 Wilson Cheung Wai-Shun 博士的《論天才》大作,實在大開眼界。我不是天才,也不懂甚麼是天才的理論(theory),我只會從實際日常生活的角度,即實質證據(empirical evidence),看一個人的才能。
天才,可能是隱世之士,也可以是被隱世之士。隱世之士,是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,卻苦無機會發揮出來,唯有暫時隱形,靜候機緣。例如:諸葛亮隱居草蘆,靜候劉備來三顧。被隱世之士,則是他開首有一點潛能或優勢,但沒有繼續或足夠的培育,最終潛能被埋沒,未能發揮出來,這是俗稱的埋沒天才...
天才,簡單點講,就是天賦的才能。以愛迪生(Thomas Alva Edison)為例,如果沒有法拉第(Michael Faraday)發現了如何產生電流,愛迪生根本無從發明燈泡。法拉第在他發表產生電流的論文時,有個阿嬋問他:你的發現,對我們有甚麼用?法拉第說:你的問題,就如問一個人把孩子生出來後,她的孩子將來能做甚麼一樣。的確,孩子將來是怎樣,誰能估計?
可見,天才就是把他的天賦才能,在適當的時候,發揮到極點。這符合了亞伯拉罕·馬斯洛(Abraham Maslow)理論中的自我實現需要層次(Self-actualization)。當然,能夠成為天才,可能是萬中之一,甚或萬中無一。然而,每個人都有天賦的才能,即是某校校長所講: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.
事實上,每個孩子的才能都不同,不應亦不能作為互相對比。甲太太說她小時候的數學很棒,不明白為何女兒對數學好像一竅不通... 這樣比較,不公平,亦不合邏輯。難道一個救生員的孩子,一定很快學會游泳?另一位乙太太則抱怨她的女兒不專心,讀書或做功課時經常耳聽八方,外面甚麼聲音,她都會聽個清楚明白。我親眼看過,她(那小朋友)在看電視時,只要你在旁邊是說她的事,我保證她一定會回頭看著你在講她甚麼,甚或阻止你繼續講她...😄😄
接著乙太太讚甲太太的兒子靜靜地一個人砌積木,不受外面聲音的干擾,很專注,不像她女兒那般心散。老實說,甲太太和先生曾經懷疑他們的兒子是不是有自閉症... 於是某天,媽媽問兒子是不是有自閉症,兒子說:我和小明一樣(笑話書裡的小朋友),間中有眼皮自閉症(即打瞌睡)...😄😄😄
其實,乙太太的女兒比較外向,擅長與人交往,甲太太的兒子比較內向,擅長專題研究。這就是各有所長,就是他們的天份。父母的責任,就是為孩子做品質鑑定(而非比較),提供適當的培育,把自己孩子的天份,在合適的環境裡發揮出來。能否成為天才,當然如 Wilson 博士的《論天才》所述,還要靠運氣(即人生的際遇)... 不知這個運氣論,能否解釋近日一部份的準小學家長們,扭盡六壬,一鍋風地追逐一些大部份由概率決定,誰能入讀他們心目中的天才培育中心(簡稱:名校)呢?😄😄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