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4月 08, 2006

是與非

朋友在他的《絕對與相對》提到「是其是」,很有見地。 依次推論,這個論調,可以有以下的組合:

  1. 是其是
  2. 是其非
  3. 非其是
  4. 非其非

筆者以為,

  • 「是其是」乃贊成正確的事,是好人;
  • 「是其非」乃贊成不正確的事,好人有限;
  • 「非其是」乃反對正確的事,是為反對而反對的人,是政客所為;
  • 「非其非」乃反對不正確的事,是良師益友。

人生在世,有「是其是」的人,但鮮有「非其非」的人;能「是其是」且「非其非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。那麼,甚麼是正確的事情呢?筆者沒有絕對的答案,但倒有一些個人的見解,可以與眾分享。

正,是正當、適當、恰當;確,是真實、無誤。筆者篤信佛教,當然是以宗教戒律為人生正確的目標。其實,無論什麼宗教,只要是導人向善的,都可為人提供向善的正確方向。佛教以五戒十善 [1] 為人生的目標;天主教以十誡為人生標準;而中國傳統的儒教,則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,為人生的楷模。可見,宗教戒律,能說明「是」(恰當的事情)與「非」(不恰當的事情)。

後記:《韋言人語》在《絕對與相對》提到的白馬非馬論,只是那個公孫龍企圖策馬出城的詭辯和奸計。無論他如何漂亮地辯說多千萬遍,也改變不了白馬的基因排序,是屬於馬類基因圖譜的鐵一般事實。

註 1:請參看拙作黑白之間 註 1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