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3月 30, 2006

有教無『累』?

筆者發現,《韋言仁語》近日已經一星期多沒有張貼文章,原來是花了時間與資深人士討論香港教育問題。

筆者認為,『有教無類』不是虛無。正如《韋言仁語》所說,『有教無類』是指心態,不是教學方法。如果教學方法是『有教無類』,那跟留聲機、錄像機播放有啥分別?

天下父母,都是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。但現實就是現實,學習能力是有高低之別。雖然現行的教育制度不是最好,但至少把學生分級、分類,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,方便資源分配。 而《韋言仁語》提到的標籤效應,是父母與社會加諸子女的無奈,不一定是現實。

筆者曾見證過一個例子:一個曾經十科滿江紅、預科讀私校、高考兩科不及格,和英語運用獲不予置評的學生,可以在本地完成全日制大學和研究院課程,然後放洋留學,再完成另一個碩士歸來。由此可見,香港目前的中小學教育制度,不能令人才全面發展。 因此,多作交流和研究,取人之長,才是上策。

所謂行行出狀元,筆者認為教育,除了令學生得到技術知識之外,最重要還是培養他們的品德。德高望重的人,都不是從一級學校讀出來的。而是,透過學識、常識投射出來的。

要真正達到『有教無類』,筆者以為,首先是父母應該不要把孩子,硬性擠進第一類。這樣,施教的無類,被教的,才不會感累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