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2月 23, 2006

善行 - 他利與自利(暫別作)

《韋言仁語》在《生之謂性》及《求存求善》兩文提到善這個大問題。

善,其實可以分不同的層次。但想深一層,這樣的區分,沒有多大實際用途,只會流於瞎聊的境地。最重要的,還是要有一些簡單而實際的目標,才是達到行善的效果。

筆者不是什麼大善知識,不敢在此亂拋書包,但也可以說說我個人對善的理解。善,我個人認為,是一些利他的行為而又達到利他的目標。沒有條件的利他行為,是至善。把他利放在自利之前,是大善。把自利放在他利之前,是小善。

所以,《韋言仁語》說自利是善,也是對的。然而,惟覺老和尚在中台世界提到,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。除了修善以外,還強調心靈層次的提升。這念心便能經常保持清淨、不動,時時安住在覺性上,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解脫和超凡入聖。這樣才能超越輪迴,了生脫死。所以,輪迴不是為了保存小我而存在的。凡夫受業力牽引,投生凡間,不能自主;而菩薩是仗大願力,來凡間渡眾生,能自由出入輪迴,箇中分別在此。

佛教,就是佛陀的教育。所謂生死事大,了生死的修行和佛陀教育當然是最重要。中國人向來忌諱談死,次一層的教育當然是為善。中國歷幾千年以來,儒家思想,講的都是孔孟之道,可見人之初,性本善。

當然值得我們注意的,就是善的標準(如上文所說的:他利與自利)。這個標準只是用來量度自己,用善的標準去量度他人,只會圖添煩惱。所謂己達而達人,只有自己做到的,才能夠要求別人去做;自己做不到的,只能夠請求別人去做。這樣行事,便會天下太平、世界大同。


後記:筆者向來喜歡討論人生目標等大事,但近來俗務纏身,公務繁忙,家務繁鎖,且要準備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。所以至少在未來的歲月裡,文章的生產量將會大跌。如果每個月能有一、兩篇拙作,已是幸事。希望《韋言仁語》能多多生產,多多指教。能讀《韋言仁語》的文章,是一件樂事。

沒有留言: